若干年前,国际油价疯涨,国内油价是固定价格机制,不灵活。中石油、中石化的原油,大概有一半是在中国挖出来的,另一半是从国外进口的。进口油价,就要随行就市。国际油价一涨,两桶油就喊亏,要求涨价,不让涨,加油站就会缺油。有那么两年,大江南北黄河两岸,经常闹“油荒”,加油站经常排队排得很长很长,仿佛要排到地老天荒。
而且,涨一次,老百姓就质问,这个油价是怎么涨的,依据什么,为什么是今天涨而不是明天涨,国际油价是涨了,可是还有一半原油是在中国本土挖出来的啊。
总之,发改委很烦,发改委又不是卖油的,倒是经常挨骂。估计从“依法治国”的理念受到了启发,后来发改委搞了一个“依规涨价”——制定了一个成品油价格机制,将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期货价格关联起来。这样的话,什么时候涨,每次涨多少,就有了依据。再涨价,大家就没有理由埋怨发改委了,当然,也没理由埋怨中石油中石化了,要埋怨就埋怨欧佩克、地缘政治等等这些影响油价涨跌的因素。
依法治国好,依规涨价更好。那两年,国际油价蹭蹭地涨,国内油价也就跟着蹭蹭涨,毕竟有个规矩,规矩是透明的。所有人都认为,能源不可再生,用一点就少一点,物以稀为贵,油价将来只能会更贵。可是,车毕竟不是“不动产”,油价怎么涨,汽车还得上路。没料到,2008年下半年,金融危机突然来了,美帝国主义率先撑不住,华尔街风声鹤唳。全球经济下滑,油价掉头向下。2008年下半年以来,虽然油价有过反弹,但已经不再单边上涨,而是跌的时候更多一些。
全球经济不景气,中国经济新常态,国际油价还是跌跌不休。到了2015年的12月15日,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再次到了下调的窗口。一个老问题又摆在了面前,油价不下调,就是不尊重既定规则,就是言而无信。就在12月15日的傍晚,发改委发布了消息:油价不调了,理由是雾霾太严重了——保持国内成品油价格基本稳定,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。国家将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,抓紧完善新形势下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,并向社会征求意见。
发改委话里有话,不仅给出了这次油价不下调的理由(改善空气质量),而且说要完善“新形势下的油价机制”。意思是说,之前定的那个与国际油价联动的机制可能要过时了,要搞新形势下的机制。什么是新形势?新形势就是国际油价很难再涨上去了,那我们就不打算跟国际油价联动了,我们要换玩法了……
不过绝对不是环境污染这个因素,在这个问题上,发改委找的这个借口未免给人太多口实,傻子都知道根本不是这个原因。
原因是一直以来中国在加大石油储备,储备设施国家可以投资,但是原油需要企业购买,然后存储到储备中心去,国家给予一些优惠政策,比如说免去储存费用等等。
但是,买油是需要成本的,原油从100多美元(因为我不知道国家是从什么价位开始储备原油的),一直降低到了35美元,关键的问题来了,中国买石油需要一个过程,比如说80美元买一些,70美元买一些,60美元多买点,50美元拼命买,这个是很有可能的——而且中国买俄罗斯的原油是持续不断的一个过程,因为原油管道已经建成了,为了尽早收回成本实现效益,多买原油是最好的办法,买俄国石油按市场价。

因为原油不断降价,导致中国储备的原油,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结果——赔了,所有在40美元以上买的原油,都赔了。
那么市场上的汽油呢,就是这些赔了本的原油炼制出来的——而国家的汽柴油的市场价格调整政策呢,是和原油价格挂钩的。
原油一直在降价,照目前趋势极有可能会像国际投行估计的那样掉到30美元以下,那中国向国内市场卖汽油可赔大发了,卖汽油卖的越多,赔的越多。
发改委根本想象不到原油会掉价掉的这么狠,居然掉到了只剩高价时期的一个零头,于是发改委尴尬的发现——自己制定的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的联动机制,打了自己一个大嘴巴。
所以现在只好食言了,可是自己的面子也不能吧嗒一下掉在脚面上啊,所以只好说是为了减少污染。
石油储备是国家的,油企是国家的,儿子赔了老本,最后还是老子拿钱,老子拿不起了就只好孙子掏了。
4.13早间实时做单建议
黄金在1284进多,止损1280,目标1300,
白银在18.45进多,止损18.35,目标18.,8
原油在52.8进场进多,止损52.5,目标53.8

笔者一位现货投资分析师,(原油,白银,黄金做的不理想的投资者可联系本人薇: ww8461)笔者的投资理念:给你一个神准的建议,不如给你一个正确的思路,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,建议赚一时,思路学会赚一世!不知思路者不知盈利,只知建议者必定亏损!博取长期收益这才是投资的目的!不知您是否和我有同样的看法呢?欢迎探讨交流!
评论